【成語意思】:袞袞諸公:形容人眾多、聲勢盛大的樣子,通常指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
【成語來源】: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成語拼音】:gǔn gǔn zhū gōng
【成語聲母】:GZJG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袞袞諸公作主語、賓語;常用于書面語,含有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貶義成語
【袞袞諸公的近義詞】:達官貴人、高官厚祿
【袞袞諸公的反義詞】:蕓蕓眾生、黎民百姓
【成語例子】:國民黨的袞袞諸公管我們這些窮學生的什么“宣言”、“上書”!(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六章)
【成語接龍】:
袞袞諸公 → 公之于眾 → 眾人國士 → 士為知己者死 → 死而后已 → 已所不欲 → 欲罷不能 → 能言善辯 → 辯才無礙 → 礙手礙腳 → 腳踏實地 → 地久天長 → 長驅直入 → 入木三分 → 分道揚鑣 → 鑣不及馬 → 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