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出生的小牛犢不怕老虎。比喻年輕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成語來源】:出自《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在《三國演義》中也有相關(guān)表述。
【成語拼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成語聲母】:CSNDBPH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形容年輕人或新手的無畏精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強(qiáng)調(diào)年輕人的勇氣與無畏,但也暗示缺乏經(jīng)驗(yàn)。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近義詞】:無所畏懼、敢作敢為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反義詞】:膽小怕事
【成語例子】:天禪年方十七歲,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催開戰(zhàn)馬,搖槍沖殺過來。(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三回)
【成語接龍】:
初生牛犢不怕虎 → 虎頭虎腦 → 腦海風(fēng)暴 → 暴風(fēng)驟雨 → 雨后春筍 → 筍竹成林 → 林林總總 → 總而言之 → 之乎者也 → 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 晴天霹靂 → 靂響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