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形容走遠路時,前面沒有村子,后面沒有旅店,處于無處落腳的境地。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成語來源】: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成語拼音】: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
【成語聲母】:QBBCHBZD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前不巴村,后不著店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形容困境或無助的狀態。
【成語結構】:復句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前不巴村,后不著店的近義詞】:無處落腳、進退兩難
【前不巴村,后不著店的反義詞】:安居樂業
【成語例子】:在這片荒野中,我們真是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四處都是陌生的環境,讓人感到無比孤獨。
【成語接龍】:
前不巴村 → 村野之地 → 地廣人稀 → 稀世珍寶 → 寶刀未老 → 老當益壯 → 壯志凌云 → 云淡風輕 → 輕車熟路 → 路不拾遺 → 遺風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