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躲避閃開,以免遇到某些情況;亦形容遮遮蓋蓋,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成語來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閃閃,聯步而行。”
【成語拼音】:duǒ duǒ shǎn shǎn
【成語聲母】:DDS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躲躲閃閃作謂語、賓語;用于形容人不敢正面面對問題或責任。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躲躲閃閃的近義詞】:遮遮掩掩
【躲躲閃閃的反義詞】:堂堂正正
【成語例子】:這一點事,也值得你躲躲閃閃老半天總不肯說。(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
【成語接龍】:
躲躲閃閃 → 閃爍其詞 → 詞人才子 → 子孫后代 → 代拆代行 → 行家里手 → 手疾眼快 → 快馬加鞭 → 鞭長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獸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云駕霧 → 霧慘云愁 → 愁云慘霧 → 霧閣云窗 → 窗明幾凈 → 凈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