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在朝廷做官時要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要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成語來源】: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成語拼音】:jìn sī jìn zhōng, tuì sī bǔ guò
【成語聲母】:JSJZTSBG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作分句,常用于書面語,強調忠誠與自省的結合。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九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近義詞】:忠誠報國、反省自省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反義詞】:背叛、失職
【成語例子】:作為一名官員,必須做到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才能無愧于自己的職責。
【成語接龍】:
進思盡忠 → 忠心耿耿 → 耿耿于懷 → 懷才不遇 → 遇水疊橋 → 橋歸橋,路歸路 → 路不拾遺 → 遺風余韻 → 韻味無窮 → 窮途末路 → 路見不平 → 平步青云 → 云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