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傍觀者審,當局者迷。比喻局外人對事情觀察得周詳細致,而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過多而迷惑不清。
【成語來源】:宋·馬永卿《懶真子》第三卷:“夫為人畫策,則工;若自為計,多拙。故曰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成語拼音】:bàng guān zhě shěn, dāng jú zhě mí
【成語聲母】:BGZSDJZM
【成語年代】:宋代成語
【用法分析】:傍觀者審,當局者迷可作主語、賓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
【成語結構】:對偶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傍觀者審,當局者迷的近義詞】:旁觀者清,當事者迷
【傍觀者審,當局者迷的反義詞】:當局者清,旁觀者迷
【成語例子】:在這場爭論中,旁觀者審,當局者迷,許多人對事情的真相并不清楚。
【成語接龍】:
傍觀者審 → 審時度勢 → 勢如破竹 → 竹報平安 → 安然無恙 → 恙蟲之患 → 患得患失 → 失之東隅 → 隅谷之聲 → 聲東擊西 → 西窗剪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