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不悱不發:悱,心里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學生心中有話想說但無法表達時,老師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成語來源】:出自《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成語拼音】:bù fěi bù fā
【成語聲母】:BFBF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不悱不發作謂語、賓語;用于形容教學中的啟發方式。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不悱不發的近義詞】:郁郁寡言、心事重重
【不悱不發的反義詞】:侃侃而談、滔滔不絕
【成語例子】:在課堂上,老師總是堅持不悱不發的原則,讓學生自己思考,直到他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成語接龍】:
不悱不發 → 發人深省 → 省吃儉用 → 用心良苦 → 苦口婆心 → 心直口快 → 快馬加鞭 → 鞭辟入里 → 里通外國 → 國色天香 → 香火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