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恥居王后:指在文名上感到羞恥于處在不及己者之后。
【成語來源】: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原文為“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杰’。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p>
【成語拼音】:chǐ jū wáng hòu
【成語聲母】:CJWH
【成語年代】:唐代成語
【用法分析】:恥居王后可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常用于描述文人之間的自謙或對名次的看重。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表達了文人對自身成就的謙遜態度。
【恥居王后的近義詞】:不甘人后、愧居人下
【恥居王后的反義詞】:自視甚高、驕傲自滿
【成語例子】:在文壇上,他常常自謙地說:“我恥居王后,愿意向前輩學習。”
【成語接龍】:
恥居王后 → 后來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顰學步 → 步步為營 → 營營逐逐 → 逐鹿中原 → 原形畢露 → 露頭角 → 角逐之地 → 地久天長 → 長驅直入 → 入木三分 → 分道揚鑣 → 鑣不及馬 → 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