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安坐待斃:坐著等死;指不積極想辦法,消極等待滅亡。
【成語來源】:明·李贄《焚書·復鄧鼎石》:“惟是世人無才無術,或有才術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趨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斃。”
【成語拼音】:ān zuò dài bì
【成語聲母】:AZDB
【成語年代】:明代成語
【用法分析】:安坐待斃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形容人在困境中被動等待。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貶義成語
【安坐待斃的近義詞】:坐以待斃、束手無策
【安坐待斃的反義詞】:奮起反抗
【成語例子】:在面對困境時,我們不能選擇安坐待斃,而應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成語接龍】:
安坐待斃 → 斃而不朽 → 朽木不可雕 → 雕蟲小技 → 技高一籌 → 籌謀劃策 → 策馬入林 → 林林總總 → 總而言之 → 之死靡他 → 他山之石 → 石破天驚 → 驚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