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滿志的意思
躊躇滿志(拼音:chóu chú mǎn zhì)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心滿意足。這個成語的構成可以分解為三個部分:
- 躊躇:原意為從容自得的樣子,表示一種悠然自得的狀態。
- 滿:表示滿足、充實。
- 志:指志愿或心意。
該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莊子·養生主》,其中提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描繪了一種因成功而感到自得的情景。
用法:躊躇滿志通常用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常見于書面語中,表達一種對成功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它的近義詞包括“心滿意足”和“稱心如意”,而反義詞則有“垂頭喪氣”和“灰心喪氣”。
躊躇滿志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反映了人們在取得成就后所感受到的喜悅和自信。
躊躇滿志是貶義詞嗎
躊躇滿志這個成語的含義和性質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相關資料,躊躇滿志的基本意思是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通常被視為褒義詞。它的出處來自《莊子·養生主》,其中描述了一個人因成功而感到心滿意足的狀態。
近年來也有觀點認為躊躇滿志可能帶有貶義,尤其是在強調過分自信和自滿的情況下。這種解讀認為,躊躇滿志可能暗示一個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而缺乏實際行動來實現這些期望,從而導致自滿和忽視現實的復雜性。這種情緒可能會使人錯失發展機會,甚至做出不明智的決策。
躊躇滿志在傳統上被視為褒義詞,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被解讀為貶義詞,尤其是當它與過度自信和自滿相關聯時。具體的理解需要結合上下文來判斷。
躊躇滿志和壯志躊躇
在漢語中,“躊躇滿志”和“壯志躊躇”是兩個不同的成語,雖然它們的字面意思有相似之處,但在用法和含義上卻有明顯的區別。
躊躇滿志
定義:躊躇滿志(拼音:chóu chú mǎn zhì)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得意和滿足。這個成語的構成中,“躊躇”在這里表示一種從容自得的狀態,而“滿志”則表示心中充滿了志向和滿足感。
出處:該成語出自《莊子·養生主》,原文中提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描述了一個人因技藝高超而感到自得其樂的情景。
近義詞:稱心如意、心滿意足。
反義詞:垂頭喪氣、灰心喪氣。
壯志躊躇
定義:壯志躊躇(拼音:zhuàng zhì chóu chú)則是指一個人雖然有著堅定的決心和遠大的抱負(壯志),但在行動上卻表現出猶豫不決或心神不寧的狀態(躊躇)。這個成語強調的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表現出一種內心的掙扎。
含義:壯志躊躇通常用來形容那些有理想但因各種原因未能付諸實踐的人,體現出一種對理想的渴望與現實的無奈。
- 躊躇滿志強調的是對成就的自得與滿足,通常用于積極的語境。
- 壯志躊躇則強調理想的堅定與行動的猶豫,常用于表達對未能實現理想的遺憾。
這兩個成語在表達情感和狀態時各有側重,使用時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