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慌失措的意思
“驚慌失措”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 jīng huāng shī cuò。它的意思是由于驚慌而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感到恐懼和慌亂,失去了平時的理智和冷靜。
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北齊書·元暉業傳》,其中提到:“(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這句話描述了在危急時刻,某人因恐懼而感到手足無措的情景。
近義詞包括:
- 驚惶失措:同樣指因驚慌而不知所措。
- 手足無措:形容因慌張而不知如何行動。
- 手忙腳亂:形容在緊急情況下忙亂不堪。
反義詞則有:
- 不慌不忙:形容態度鎮定。
- 處之泰然:指在危急情況下保持冷靜。
- 從容不迫:形容不急不躁,處事穩重。
“驚慌失措”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慌亂狀態,具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強調了缺乏應對能力和冷靜的表現。
興高采烈的意思
“興高采烈”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xìng gāo cǎi liè”。其基本意思是形容人心情非常愉快,充滿喜悅和興奮。這個成語的構成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 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表示高興和愉悅。
- 高:表示程度很高,強調興致的盛高。
- 采:指神采飛揚、興奮的樣子。
- 烈:表示非常強烈和激烈。
最初,“興高采烈”用來形容文章的志趣高尚和辭采犀利,出自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人們的情緒狀態,尤其是在遇到開心的事情時,表現出興致高昂、精神飽滿的樣子。
在使用上,“興高采烈”通常可以作為謂語、定語或狀語,含有褒義。它的近義詞包括“歡天喜地”、“喜氣洋洋”等,而反義詞則有“愁眉苦臉”、“無精打采”等。
例如,在句子中可以這樣使用:“今天我收到了一封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興高采烈地向家人炫耀了一番。”這句話生動地體現了“興高采烈”的含義。
人跡罕至的意思
人跡罕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rén jì hǎn zhì,意思是指人的足跡很少到達,形容地方荒涼偏僻,幾乎沒有人來過。這個成語出自《漢紀·孝武紀二》,原文為:“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近義詞包括:荒山野嶺、窮鄉僻壤等;反義詞則有:人來人往、人山人海等。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些偏遠、無人問津的地方,例如“神農架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或“吐魯番的大戈壁炎熱的天氣,實在是人跡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