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噴飯是成語嗎
“令人噴飯”確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事情或說話十分可笑,令人忍俊不禁到噴出嘴里的飯。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散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其中提到“失笑噴飯滿案”,描述了一個場景:蘇軾的朋友在看到他的詩時,忍不住大笑,結果把飯噴了滿桌子。
在后來的文學作品中,這個成語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清代作家李汝珍在《鏡花緣》中也提到過“令人噴飯”的情景,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成語的地位。
可以確認“令人噴飯”是一個正式的成語,常用于形容極其可笑的事情或言論。
3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
在漢語中,有許多成語看起來并不像傳統的成語,甚至讓人感到困惑。以下是30個看似不像成語的成語,它們的來源和含義各具特色:
3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
1. 喝西北風
出自《儒林外史》,形容生活困苦,常用于形容沒有東西吃的窘迫狀態。
2. 加減乘除
源于算術的基本運算,出現在《端正好》中,現多用于比喻人生的復雜與變化。
3. 令人噴飯
最早出自蘇軾的散文,形容事情或說話十分可笑。
4. 慘綠少年
出自唐朝的《幽閑鼓吹》,指的是穿著淺綠色衣服的年輕男子,后來引申為前途無量的青年。
5. 博士買驢
源于《顏氏家訓》,用來諷刺那些長篇累牘卻不切實際的文章。
6. 長大成人
指小孩長大成人,出現在《紅樓夢》中。
7. 張三李四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常用于不特定的代稱。
8. 阿貓阿狗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事物。
9. 兄肥弟瘦
指兄弟之間的友愛,源于漢末的故事。
10. 長枕大被
比喻夫妻恩愛和諧,或兄弟朋友關系親密。
11. 床上安床
比喻事物重復繁瑣,做事多此一舉。
12. 賊去關門
比喻問題發生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13. 等米下鍋
形容生活窘迫,急需錢糧。
14. 又弱一個
舊時哀悼人去世的話。
15. 荷花大少
形容夏天衣著華美,冬季卻因缺乏而寒酸。
16. 舊雨今雨
借指新老朋友。
17. 一龍一豬
比喻二人相去懸殊,源于韓愈的詩句。
18. 羊很狼貪
形容人性格執拗,貪得無厭。
19. 無兄盜嫂
指無中生有的毀謗,源于西漢的故事。
20. 見獵心喜
形容舊時的喜好難以忘卻,一旦有機會便會再次萌芽。
21. 聽人穿鼻
比喻沒有主見,任憑別人擺布。
22. 有腳陽春
稱贊好官,形容其為民做事的精神。
23. 藥店飛龍
描述一個人瘦得像落入藥店的飛龍,形容人瘦骨嶙峋。
24. 蛤蟆夜哭
形容毫無根據的誣陷好人。
25. 談何容易
比喻事情辦起來并不像嘴上說的那么簡單。
26. 發蹤指示
形容指示明確,行動迅速。
27. 天壤王郎
比喻對丈夫的不滿,源于謝道韞的故事。
28. 藥店飛龍
形容人瘦弱,源于古詩。
29. 一言九鼎
形容說話算數,極具分量。
30. 一言不發
形容沉默不語,通常用于形容人不愿意說話。
這些成語雖然在字面上可能讓人感到困惑,但它們背后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故事,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
阿貓阿狗是成語嗎
“阿貓阿狗”確實是一個成語。它的拼音為“ā māo ā gǒu”,最初是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后來引申為指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魯迅的作品《我的第一個師父》,其中提到:“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容易養大”。
在現代漢語中,“阿貓阿狗”常用來形容一些不重要的小人物或隨便什么人,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它的使用頻率較高,屬于常用成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