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國是是什么意思
“共商國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òng shāng guó shì,意思是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漢代劉向的《新序·雜事二》,其中提到“愿相國與諸侯士大夫共商國是”。
成語解釋
- 國是:指國家的大政方針和重大政策,強調的是國家的根本事務。
- 共商:意味著共同討論和商量,通常用于正式場合,涉及國家治理和政策制定。
在現代漢語中,“共商國是”常用于描述國家級別的會議或討論,特別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會議等重要場合,體現了對國家事務的重視和嚴肅性。
與“共商國事”的區別
“共商國是”與“共商國事”有細微的區別:
- 國事: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范圍較廣,既包括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包括日常的國家事務。
- 國是:則專指國家的重大政策和決策,通常用于書面語,語境較為正式。
在正式的政治語境中,使用“共商國是”更為恰當,體現了對國家重大事務的討論和決策過程。
共商國是為什么是這個是
“共商國是”中的“是”字,實際上是指國家的重大政策和方針,而不是一般的國家事務。這個成語的使用強調了對國家大計的共同商討,體現了其莊重和嚴肅的語境。
成語的來源與解釋
“共商國是”出自漢代劉向的《新序·雜事二》,其意思是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這里的“國是”特指國家的重大決策和方針,而“國事”則可以指更廣泛的國家事務,包括一般的政務和日常事務。
“國是”與“國事”的區別
1. 詞義范圍:
- “國是”專指國家的重大政策和方針,通常涉及國家的基本國策和重大決策。
- “國事”則可以指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
2. 適用場合:
- “國是”多用于書面語,語體較為正式,適合在重要場合使用,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
- “國事”則可以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使用,適用范圍更廣。
3. 語境色彩:
- “共商國是”強調的是對國家重大事務的討論,語境莊重,適合在正式場合使用。
- “國事”則更為通俗,適合日常交流。
使用“共商國是”而非“共商國事”,是為了突出討論的內容是國家的重大政策和方針,而非一般的國家事務。這種用法在媒體報道和正式場合中尤為常見,以體現其重要性和嚴肅性。
共商國是與共商國事的區別
共商國是與共商國事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詞義范圍
- 國事:這個詞的含義較為廣泛,可以指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例如,"國事訪問"就是指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進行的正式訪問。
- 國是:這個詞則專指國家的重大政策、決策和規劃等事務,通常涉及國家的基本國策和大政方針,語義更為嚴肅和正式。
適用對象
- 國事:適用于各種國家事務,包括國內和國際事務,使用場合較為靈活。
- 國是:主要用于描述國家的重大決策和政策,通常出現在正式的書面語中,適用場合較為嚴格,常見于政府會議、政策討論等正式場合。
語體色彩
- 國事:在口語中使用較為頻繁,語體色彩較為口語化。
- 國是:多用于書面語,具有文言色彩,語境莊重、嚴肅,適合在正式場合使用。
在正式的政治語境中,尤其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重要會議上,通常使用“共商國是”來強調討論的重大性和正式性,而“共商國事”則不適合用在這種場合。理解這兩個詞的區別,有助于更準確地把握國家事務的討論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