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在哪里填
征集志愿通常在每批次錄取結束后進行,由各省市的招生考試機構組織。具體的征集志愿填報平臺和流程如下:
1. 填報平臺:征集志愿一般通過各省市的教育考試院官方網站進行填報。例如,廣東省的考生可以通過“廣東省普通高考志愿填報系統”(網址:https://pg.eeagd.edu.cn/ks)進行征集志愿的填報。
2. 填報時間:征集志愿的填報時間通常比較短,只有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不等。具體時間會由各省市招生考試機構通過官方網站或其他官方渠道發布,考生需要密切關注相關信息。
3. 填報條件:只有未被錄取且符合征集志愿條件的考生才可以填報征集志愿。已被錄取的考生不能填報征集志愿。
4. 填報流程:
- 查詢錄取結果,確認自己是否未被錄取。
- 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相應的志愿填報系統進行填報。
- 按照要求填報院校專業組志愿,并進行確認提交。
5. 注意事項:
- 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需要認真查看征集志愿高校的招生章程以及體檢要求,特別是擬填報專業的身體條件要求和考試成績要求等情況,并盡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避免因不服從專業調劑或身體條件受限被院校退檔。
- 征集志愿錄取時,以考生重新填報的征集志愿為準,原填報的志愿信息無效。
請考生務必關注所在省市招生考試機構發布的最新通知,以獲取準確的征集志愿填報時間和要求。
征集志愿容易撿漏嗎
征集志愿確實存在撿漏的可能性,但并不容易。以下是一些關鍵點:
1. 征集志愿的定義和目的:征集志愿是指在每個批次錄取結束后,部分院校由于各種原因未完成招生計劃,省教育考試院會向社會公布這些院校的缺額計劃,并允許未被錄取的考生再次填報志愿。這為考生提供了額外的錄取機會,同時也幫助高校完成招生計劃。
2. 撿漏的可能性:征集志愿為那些在正常錄取批次中未被錄取的考生提供了又一次選擇的機會,有時甚至可以通過降分補錄進入理想的大學。存在撿漏的可能性。
3. 競爭和不確定性:盡管存在撿漏的機會,但由于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中可能包括許多高分落榜生,競爭依然存在。剩余的專業可能不是學校的熱門或優勢專業,信息不對稱也可能導致考生難以做出最準確的選擇。
4. 征集志愿的填報策略:為了提高征集志愿的錄取幾率,考生應該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沖高,同時要注意專業冷熱搭配,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
5. 風險和注意事項:征集志愿的錄取分數并不一定低于正常批次的錄取分數線,有時甚至可能更高。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不能僅僅參考高校正常錄取階段的錄取分數,而應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往年的征集志愿錄取情況和當前的招生計劃。
6. 征集志愿與下一批次的關系:填報征集志愿并不會影響下一批次的錄取,各批次錄取是互不影響的。
征集志愿為考生提供了撿漏的機會,但成功撿漏并不容易,需要考生合理評估自身情況,謹慎填報,并密切關注招生信息。
征集志愿最忌三個原因
征集志愿過程中最忌諱的三個原因如下:
1. 盲目填報熱門院校和專業:一些辦學實力較強和社會知名度比較高的大學因為超退等原因也會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當中,這些高校在征集志愿階段,當然會成為考生優先選擇的對象,在征集志愿時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從而也使錄取分數上漲明顯。建議分數不太占優勢的考生避開這些“熱門”院校和專業。
2. 僅參考高校正常錄取階段的錄取分數:在正常投檔錄取時報考考生的成績構成與參加征集志愿階段考生的成績構成差異比較大,正常投檔錄取時,考生是參考某高校前幾年的錄取分數來定位的,而征集志愿階段,考生分數構成更多變,有的考生因志愿填報不合理而被退檔的,有的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的,有的考生因為分數太低而未被投出的,這些考生都可能填報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正常投檔錄取時的分數來參考并不合理。
3. 不考慮專業是否符合自身條件:一些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也容易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之中,比如對性別有限制的專業、對單科成績有要求的專業以及對考生身體條件有要求的專業。在正常錄取時,報考這些專業的考生很可能因為沒有達到專業的要求而被高校退檔,造成專業缺額。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需要謹慎考慮所報院校剩余的專業自己能否接受,一旦被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