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博士申請條件
在職博士的申請條件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政治及品行要求:申請人需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愿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2. 學歷要求:申請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 碩士研究生畢業或已獲得碩士學位的人員;
- 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畢業或取得碩士學位);
- 獲得學士學位6年以上(含6年,從獲得學士學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學之日)并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
3. 工作經驗:部分院校要求申請人獲得碩士學位之后工作滿5年以上。
4. 科研成果:申請人應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領域做出突出成績,在申請學位的學科領域獨立發表過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或出版過高水平的專著,其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以上獎勵。
5. 體檢要求:申請人需要在招生院校指定的醫院進行體檢。
6. 推薦信:申請人需要至少兩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內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的書面推薦意見。
7. 同等學力要求: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還須達到招生單位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
8. 其他要求:部分院校可能還有其他特定要求,如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或獲得過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等。
請注意,具體的申請條件可能會建議申請人在申請前詳細查閱目標院校的招生簡章以獲取最準確的信息。
國內在職博士一覽表
以下是國內在職博士的一覽表信息:
招生院校及專業匯總
以下是2024年全國在職博士招生院校及部分專業匯總:
| 招生院校 | 招生專業 | 課程學制 | 課程學費 |
| --- | --- | --- |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教育學 | 4年 | 7.20萬 |
| 華中科技大學 | 機械工程 | - | 8.40萬 |
| 北京師范大學 | 教育學 | - | 10.00萬 |
| 同濟大學 | 電子信息 | - | 15.00萬 |
| 北京大學 | 機械 | - | 20.00萬 |
| 上海交通大學 | 金融學 | 2.5年 | 29.80萬 |
以上信息來源于:[在職博士招生信息網]。
國內在職博士院校一覽表
以下是部分國內在職博士院校一覽表:
| 序號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學科特色 |
| --- | --- | --- | --- |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市 | 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 |
| 2 | 清華大學 | 北京市 | 工程技術、管理科學等 |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市 |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等 |
| 4 | 浙江大學 | 杭州市 | 控制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等 |
| 5 | 復旦大學 | 上海市 | 醫學、經濟管理等 |
| 6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市 | 法學、經濟學等 |
| 7 | 南京大學 | 南京市 | 物理學、化學等 |
| 8 | 武漢大學 | 武漢市 | 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等 |
| 9 | 中山大學 | 廣州市 | 臨床醫學、生態學 |
| 10 | 同濟大學 | 上海市 | 建筑學、土木工程等 |
以上信息來源于:[高頓教育]。
請注意,具體的招生條件和要求可能因院校而異,建議意向者參考最新的招生簡章以獲取詳細信息。
張雪峰談在職博士
張雪峰在談到在職博士的問題時,提出了幾個關鍵的觀點和考慮因素:
1. 博士學位的適用性:張雪峰認為博士學位并不是適合每個人的選擇。讀博士需要巨大的精力和時間投入,且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天賦和毅力去堅持下去。他強調,博士學位在個人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中并非是唯一的標志,還有許多其他的選擇和機會可以追求。
2. 職業規劃與學科方向:張雪峰提到,如果職業規劃需要更高的學歷背景,那么讀在職博士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在某些學科方向,如科學、工程、醫學等,博士學位被認為是進入高端研究或者教學領域的必要條件。
3. 工作經驗與學術興趣:對于那些已經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并且在職業生涯中已經取得了不錯成績的人來說,讀在職博士可能不會對職業發展產生太大的影響。同時,如果個人對學術有濃厚的興趣,那么讀博士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4. 在職博士的挑戰:張雪峰還指出了在職博士面臨的一些挑戰,包括名額稀缺、競爭激烈以及導師的偏見。他提到,想要考在職博士,名額太少是一個難關,而且不同學校和不同專業的名額分配也是不一樣的。
5. 博士學位的經濟回報:張雪峰也提到了博士學位在現實生活中并不一定能給個人帶來更好的經濟回報和生活水平。他通過網友的分享指出,有時候,博士畢業后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可能并不如一些基層工作,如煙草公司的普通工人。
6. 博士學位的社會評價:張雪峰還提到了社會對于博士學位持有者的評價并不總是正面的,有時候人們可能不會因為博士頭銜而表示敬意,反而可能心生輕視。
張雪峰在談到在職博士時,更多的是從實際出發,考慮個人的職業規劃、學科方向、工作經驗和學術興趣,同時也指出了在職博士面臨的挑戰和博士學位的社會評價問題。他的觀點強調了博士學位并非人生必選項,而是需要個人情況和職業目標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