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填報志愿和征集志愿有什么區別
集中填報志愿和征集志愿主要有以下幾個區別:
1. 填報時間與次數:
- 集中填報志愿是在高考成績公布后,考生在規定的時間段內一次性填報所有志愿。
- 征集志愿則是在某一錄取批次結束后,針對未完成計劃的高校進行的二次甚至多次征集。
2. 志愿性質與目的:
- 集中填報志愿是考生在知曉成績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策略地進行多志愿同時填報,降低了錄取風險。
- 征集志愿是對初次錄取未能完成計劃的補充措施,帶有明顯的臨時性和不確定性。
3. 填報方式與順序:
- 征集志愿一般只針對未被錄取的合格考生,且需順序不受影響。
- 集中填報志愿則要求考生將最想就讀的學校放在前面,即使非第一志愿也有很大機會被投檔。
4. 錄取規則:
- 征集志愿的錄取一般是按照成績高低依次錄取。
- 集中填報志愿則遵循“分數優先”的原則,先看分數再看志愿,同一分數下按照志愿順序依次檢索。
5. 競爭狀況:
- 征集志愿的競爭相較于集中填報志愿更為激烈,因為此時填報的考生往往是前期未被錄取且分數相近的群體。
- 集中填報志愿由于分數優先的原則,競爭壓力相對分散,但熱門院校和專業依然存在較高的競爭度。
6. 參與條件:
- 征集志愿并不是所有考生都可以參加,只有未被錄取,且符合征集志愿條件的考生才可以填報征集志愿。
- 集中填報志愿則是所有考生在規定時間內都可以填報。
總的來說,集中填報志愿是考生在高考后而征集志愿則是在某個批次錄取結束后,針對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高校進行的補充填報,主要針對未被錄取的考生。
退檔還會看第二志愿嗎
如果考生在高考志愿填報中被退檔,通常情況下,考生不會被投檔到下一個志愿。這是因為平行志愿實行的是一輪投檔原則,每個考生在同一批次中只能被投檔到一所學校。如果考生被退檔,將不再有機會被投檔到同一批次的第二志愿或第三志愿。考生在填報志愿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解學校的錄取要求和自己的分數情況,以避免出現被退檔的情況。如果考生被退檔,他們可以選擇填報征集志愿或者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所以,退檔后不會看第二志愿。
征集志愿錄取幾率大嗎
征集志愿的錄取幾率相對較大,因為這是在每輪投檔結束后,部分院校出現缺額計劃時,向社會公開并組織未被錄取的考生再次填報志愿的過程。對于過線未錄取的考生來說,這是一個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可以增加錄取概率。以下是一些影響征集志愿錄取幾率的因素:
1. 降分錄取的可能性:一些院校在征集志愿時可能會降分錄取,這為分數接近但未達到原錄取線的考生提供了機會。
2. 考生分數:分數較高的考生在征集志愿中被錄取的幾率比分數較低的考生高很多。
3. 填報策略: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應梯度填寫志愿,不盲目沖高,同時選擇一所分數較低的保底院校,確保有學可上。
4. 專業和院校的選擇:考生應慎重研究每個參與志愿征集的院校的招生章程,尤其是和自身分數較為接近的,同時注意對比一下高校招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
5. 服從調劑:專業選擇上最好做到冷門與熱門相結合,提高錄取機會,而且盡量能夠服從調劑,不對報考專業做特定要求,降低再次落榜的風險。
6. 往年數據參考:考生可以參考往年的征集志愿錄取數據,分析高校參加征集志愿后錄取分數的變化情況,以便更好地制定填報策略。
總的來說,征集志愿為考生提供了額外的錄取機會,但具體的錄取幾率還是要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需要謹慎,合理規劃,以提高被錄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