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的主人公
“圍魏救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戰役之一,發生在戰國時期。這場戰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救被困在趙國的魏國軍隊,同時也是為了打擊秦國的擴張野心。圍魏救趙的主要主人公是齊國的軍師孫臏和魏國的將軍龐涓。孫臏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明的戰術運用成功解救了趙國,并避免了與魏軍的正面沖突。而龐涓雖然也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但在這場智慧較量中卻輸給了孫臏。這個故事不僅展示了兩位軍事家的智謀和勇氣,也反映了戰國時期的戰爭藝術和策略。
圍魏救趙出自哪場戰役
“圍魏救趙”這一成語出自戰國時期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軍進攻趙國,圍攻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出田忌和孫臏率軍救援。孫臏提出了“圍魏救趙”的策略,即不直接去救趙國,而是轉而攻擊魏國的都城大梁,迫使魏軍撤回以保衛本國,從而解了趙國之圍。在魏軍回援的途中,齊軍在桂陵設伏,成功擊敗了魏軍,這一戰術后來被廣泛引用,并成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這個成語現在多用來比喻通過攻擊敵人的要害迫使其撤回力量,從而解救被圍困的一方。
圍魏救趙是什么故事
“圍魏救趙”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著名戰略故事,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主要講述了孫臏和龐涓兩位軍事家的智謀對決。
故事背景是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派出孫臏和田忌率軍救援。孫臏認為直接去趙國救援,可能會陷入魏軍的埋伏,于是他提出了一個巧妙的計劃:他建議先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迫使魏軍不得不撤回主力保衛國都,這樣趙國的圍困就能得到解除。
孫臏的計劃是利用魏軍主力遠離國都、國內空虛的機會,通過攻打大梁迫使魏軍回援,從而間接達到救援趙國的目的。這個策略后來被稱為“圍魏救趙”,它體現了孫臏的軍事智慧和戰略眼光,也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
這個故事強調了以智取勝、迂回戰術的重要性,以及在戰爭中靈活運用策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