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考研檔案放哪
畢業考研的學生檔案處理有幾種情況,具體如下:
1. 成功考上研究生:如果成功考上研究生,學校會發放調檔函,學生需要將調檔函交給原檔案管理單位,檔案會轉移到新的學校進行管理。
2. 考研二戰、三戰:如果考研沒有成功,可以選擇將檔案留在原學校管理,或者發至生源地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進行管理。
3. 檔案轉遞:畢業生檔案需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轉遞,嚴禁個人自行攜帶。學校會將檔案轉到有人事管理權限的用人單位或相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
4. 檔案存放機構:縣級以上(含縣級)人社部門所屬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以及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授權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機構,可以保管在非公單位就業和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檔案。
5. 檔案存放不收費:自2015年1月1日起,已取消收取人事關系及檔案保管費、查閱費、證明費、檔案轉遞費等名目的費用。
6. 檔案信息更新:畢業生應重視檔案材料的補充工作,及時更新反映個人情況的材料,并主動移交給檔案管理服務機構。
7. 檔案查詢:可以通過登錄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臺進行查詢,或者致電戶籍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進行查詢。
請并確保按照規定操作,以免影響檔案的安全和使用。
大學畢業檔案放哪里最好
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檔案的存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項,因為它關系到畢業生的就業、考研、公務員招考、職稱評審、社保辦理等多個方面。以下是一些關于檔案存放的建議:
1. 就業情況:如果畢業生去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就業,檔案會轉到用人單位進行管理。如果是去沒有人事檔案管理權限的非公單位就業,檔案可以轉遞到就業地或戶籍地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進行管理。
2. 未就業或出國留學:對于未就業、出國留學或創業的畢業生,檔案一般轉至戶籍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
3. 超大城市:對于在超大型城市就業的畢業生,需要按照當地的具體規定執行,具體政策可以咨詢當地人社部門。
4. 檔案管理機構:畢業生檔案可以由縣級以上(含縣級)人社部門所屬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或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授權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機構進行保管。
5. 檔案轉遞:檔案嚴禁自行攜帶轉遞,學校會將檔案轉到有人事管理權限的用人單位或相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
6. 檔案存放費用:自2015年1月1日起,已取消收取人事關系及檔案保管費、查閱費、證明費、檔案轉遞費等名目的費用。
7. 檔案更新:畢業生應重視檔案材料的補充工作,及時更新個人信息,如政治面貌、工作經歷、教育培訓、職業資格、職稱等。
8. 檔案查詢:可以通過登錄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臺查詢檔案情況,或致電戶籍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進行查詢。
9. 檔案去向:如果檔案在調檔途中丟失,需要補辦檔案,首先辦理檔案遺失證明,然后到學校補辦所需材料。
10. 留學存檔:對于選擇留學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將檔案轉到戶籍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或咨詢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
檔案的最佳存放地點取決于畢業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就業狀態、戶籍地、以及是否有權管理檔案的單位等。重要的是要確保檔案的安全、準確和及時更新,以便在需要時能夠提供必要的服務和證明。
中專畢業檔案存放在哪里
中專畢業生的檔案存放地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生源地管理:如果畢業生暫時未就業,檔案一般會轉至生源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人事局下屬的人才服務機構,并由個人去辦理托管手續。這種方式適合在生源地就業或暫時不想就業的畢業生。
2. 學校保管:一些學校可能會在學生畢業后保管檔案一段時間,例如2年,超過這個時間后,如果畢業生仍未落實工作單位,學校可能會將檔案和戶口遷回生源地。
3. 就業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對于準備考研、創業或靈活就業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將檔案轉至就業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這種方式便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需要保持與指導中心的良好溝通以避免信息不暢。
4. 工作單位:如果畢業生已經就業,且工作單位有檔案管理權限,檔案可以直接發至所在單位。
5. 戶籍所在地或就業地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機構:除超大城市外,畢業生的人事檔案可以存放在戶籍地或就業地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機構。
6. 繼續教育:如果畢業生繼續升學,檔案可以發至即將就讀的學校進行學籍檔案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不得自行保管人事檔案,且自2015年1月1日起,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應提供免費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本公共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果需要查詢具體的檔案管理服務機構信息,可以訪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方網站進行查詢。